张燕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会长期持续吗?我相信会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官方叙述风格。
在中国,有很多人不吃这一套,没耐心阅读、解读文字背后的意图。曾经少不经事的小巴,也是这样。
三年前的一天,《人民日报》、新华社、共青团中央相继发文,说到领导人强调:“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小巴没当回事。
几天后,八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网易股价应声下跌7%,第二天腾讯股价下跌5%,而后在低谷徘徊了大半年。
从此,小巴再也不敢轻视这些“看似什么都没说”的官方叙述。其实里面什么都说了,只不过你我不会做阅读理解。小巴也开始重视政府智囊团们的演讲访谈,他们常常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带你我做一些阅读理解。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几天前的年中经济论坛上,就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老师。他的演讲,让小巴对不少官方叙述,多懂了几分。
所以小巴整理了张老师的演讲,推荐你也读一读。欢迎和我们分享,你读出了什么。想听全部演讲的,也可以【点击此处,立即试听】。
演讲 / 张燕生(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2021全球经贸格局变迁的危和机”。
当前全球化进入下半场
系统性风险显著上升
第一个问题,当前全球化进入下半场,系统性风险显著上升,这是最近几年我一直讲的一句话。其中一个隐含的判断就是,过去几十年我们所熟悉的全球经济贸易增长的黄金期结束了。
我们先看一下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我自己的判断是今年和明年全球经济显著好于预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仍没有摆脱困境。
IMF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6%,是40年以来最高的,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会达到4.4%,也显著高于1990年以来世界经济3.74%的年均增长率。因此,我们就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形势显著好于预期。
世界经济一步步走出新冠疫情的冲击,走向恢复性增长的主要引擎是两个国家。一个就是中国,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表现可以说举世瞩目,去年我们是唯一保持经济正增长的主要国家,增长2.3%。
今年,IMF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4%,政府目标则是保持在6%以上。也就是说,今年中国经济将保持6%—8.4%的增长。
这是一个很宽的经济合理区间,用意是什么?用意就是以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为标志,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志,高速增长的阶段收官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开局了。今年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叫开局。
因此,政府不希望从中央到地方,企业到个人,延续过去40年高速增长的观念、行动。而把我们的发展转变到高质量的目标上来。淡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
对于中国经济走出新冠疫情,我心里想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因为上一次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底中国宏观杠杆率是142%,经济基本面是世界上很健康稳健的。后来宏观杠杆率上升到280%,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那么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能不能够保持战略定力?这是对决策的一次考验。
这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走出新冠疫情冲击,我们的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我们的经济刺激力度是世界主要国家中最小的。我们用行动证明,在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情况下,我们保持了战略定力。因此,我说2021年,我们为未来三十年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了一个好局,起了一个好头,开始一步一步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世界经济还有一个火车头,就是美国。IMF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速将达到6.4%,明年是3.5%。美国是世界主要国家中经济刺激力度最大的。因此人们就在想,在这样的经济刺激下,未来会怎么样?
人们越来越多地观察到一个现象,世界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正在从严格反通胀、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转向就业优先、增长优先,也就是全球的宏观政策对通胀将有更高的宽容度,对财政赤字将有更高的宽容度,对市场和企业行为将有更严厉的监管。
从1934年罗斯福新政、1936年凯恩斯革命,到1979年转向严格反通胀,转向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现在全球宏观政策又开始向另一端摆动。
因此,不仅是中国经济收官与开局,恐怕全球经济、全球政策、全球战略,也会发生长周期的收官与开局。
那么,我们的企业家是不是也要完成企业发展战略的收官与开局呢?
全球经济新时代到来,我们想知道它会有什么样的新特点。因此我就问自己,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全球贸易恢复性增长的态势会持续吗?
判断这一问题有三个基本事实:全球化收缩是一个基本事实,全球贸易投资减速是一个基本事实,全球产业链、价值百科链、供应链格局重塑是一个基本事实。这三个基本事实就告诉我们的企业家,1990年以来全球化带来的世界经济黄金增长期结束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国家的话来讲,我们的国际环境将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什么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前曾经发生过什么?发生过1870年—1913年的全球化,发生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过当时的霸权国家英国、法国由盛而衰,当时的新兴大国美国、德国由弱而强。最后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就是百年前人类社会经历了大萧条、贸易战、全球债务链断裂,最后就是两次世界大战。
因此,领导人在前年G20大阪峰会上说了一句重要的话:“避免因一时短视而犯下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我们说全球化到了下半场,那么全球化上半场有什么特点呢?全球化上半场有三个推动力:一是开放,越来越开放;二是市场化,越来越市场化;三是创新,越来越充满了科技革命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最后带来了两个变化:一方面,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像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地球村;另一方面,带来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
因此,从十六大以来,国家一直对国际环境有一个重大判断,就是我国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我们就能够搭上全球化这班车,就能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刚才我讲到,上半场的故事结束了,现在到了下半场。全球化从上半场到下半场的转变,很大程度是由于全球化有三个短板,到目前为止解决不了。
第一个短板,全球化带来了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的、创新的世界,但是它没有带来全球化失衡的再平衡机制。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凡是全球化时代,由于全球失衡日益严重,最后都会导致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高频率发生。这一轮全球化的收缩是以2008年的危机为拐点。我们看全球人均GDP增速,1990年到2000年,平均增速是3.3%。2000年到2007年,平均增速是7.1%。2008年到2019年,平均增速下降到了1.9%。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的、创新的世界,却没有一个宏观调控和长周期经济再平衡的机制,危机是必然的。
第二个短板,全球化缺少一个能够保证全球经济公平包容性发展的内在机制。
上一轮全球化的后期,从推动自由贸易转向保护主义的,是当时全球化的主要旗手——英国。这一次反对自由贸易,反对全球化的,也是这一轮全球化的主要旗手——美国。我把这叫做“全球化悖论”,即率先推动全球化的国家,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因全球化红利分配不公而最终转向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这次大选中展现出来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种族矛盾和冲突,最后归结到一句话,美国老百姓对全球化的红利被少数人拿走了不满。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是受害者。因此,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反对全球化。为什么全球化走不远?因为全球化时代增进了本国和世界的效率和福利,却解决不了本国和世界的公平和公正。
第三个短板,全球化没有能够解决实力对比带来的大国冲突、地缘政治的对抗。
上一轮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德国的对抗,这一轮是中国和美国的对抗。
有这三个短板,新冠疫情仅仅是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全球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当前的国际环境还是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是,我们继续扩大开放。如果不是,我们可能就要收缩开放。最后国家给出的判断是大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提出的对策是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做好自己的事情。
现在的中国,是继续推动新型全球化,继续推动新型贸易投资,继续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百科链合作。怎么推动?比如浙江、杭州给出的回答,就是数字赋能,推动数字的全球化;服务赋能,推动服务的全球化;绿色赋能,推动绿色的全球化。
领导人在G20大阪峰会上还讲了一句话:“应避免落入冲突对抗的陷阱。”
有哪些陷阱?
一是修昔底德陷阱,历史上16个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的冲突,其中有12个走向了战争。
二是萨缪尔森陷阱,中国的技术进步、产业进步、贸易进步会动美国的核心奶酪、核心产业、核心优势。美国为了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要跟中国打科技战、贸易战。按照萨缪尔森陷阱的说法,冲突对抗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强大了,对世界是机遇还是威胁?
我们今后的发展,不搞赢者通吃,不搞零和博弈,不搞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我们要和发达国家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互补性结构。我最大限度不动你的核心奶酪,你同样也不能动我的核心奶酪。我们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我尊重你的努力,你也要尊重我的优势。
我们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要建立共享型发展模式。如“一带一路”的发展中,有我们的一份,有东道国企业的一份,还有美欧第三方合作的一份。我们的企业家走到哪里,就会给哪里带来机遇、机会和发展。
我们新发展阶段的新开局,不但要推动新型全球化前行,新型贸易投资前行,新型产业链、供应链、价值百科链前行,而且我们的企业家还要创造一个不同的发展模式,给世界带来合作发展的机会,构建利益共同体。
这是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
全球贸易投资减速
产业链供应链格局重塑
第二个问题,我想谈一下,全球贸易投资减速,还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百科链格局重塑,给我们的企业家可能带来的危和机。
我们说国际贸易投资现在面临新的挑战,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1. 国际贸易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吗?
上世纪90年代至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贸易增长率是全球GDP增长率的1.5倍—2倍,开放是增长的重要引擎。金融危机后到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只有全球经济增长率的0.5倍。从这个角度来讲,国际贸易增长的黄金时期结束了,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了,以邻为壑上升了,贸易的利己主义上升了。
▶▷2.改革开放40年,我们所熟悉的国际工序分工格局还会继续下去吗?
国际工序分工格局就是一个产品不同的工序和环节,在全球不同的地方完成,形成产品内分工的全球布局。这就必然带来中间品贸易大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生贸易机会。这种格局和趋势还会继续吗?我相信会发生重大变化。
▶▷3.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持续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吗?
我相信会。
1870年到1913年的全球化,从19世纪后期英国就开始告别自由贸易,转向保护主义,英国当时由盛而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完全忽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和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电气化和内燃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和技术面前,英国、法国完全没有办法和德国、美国竞争。打不过别人怎么办?保护自己。
当今世界也会是这样一个时代。1990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空心化,综合实力下降,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但是,全球化时代造就的相互依存的开放大势仍会持续下去。我们的企业家正在努力推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离岸贸易和新型市场采购贸易等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前行。
那么产业链、供应链呢,刚才我们讲的国际工序分工,一个产品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完成,我们还可以做到零库存,及时供货。我们脑子里想的只有效率、时间和挣快钱,我们想过新冠疫情吗?新冠疫情走到哪里,哪里就要隔离和中断。我们想过中美贸易摩擦吗?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60%打的是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企业,打的是过去40年在中国形成的美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百科链。我们想过逆全球化吗?
全球化浪漫的时代结束了。
在全球化收缩,全球贸易投资减速,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观察到两种完全不同的趋势。一方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百科链的链条越来越短,越来越本地化、区域化,越来越强调供应链安全和本国利益优先,越来越意识形态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的链条越来越短,但是数字赋能使它更有弹性和韧性,服务赋能使它更能够满足定制化的需求、小批量需求和多样性的需求,绿色赋能使它越来越低碳环保。
而它带来的机遇是什么?看看95后、00后、10后,他们的需求和我们有什么不同?我们会发现新生代孩子们的需求是要个性,要多样性,要主观体验,要全球视野。我们要精准满足这些新的消费、需求、投资、产品、市场。
我们的每一个企业家,要意识到旧时代的黄金期结束了,新时代的垦荒期到来了。危和机,实际上都在我们每一个企业家的手中,就看你愿不愿告别过去辉煌的时代,迎接未来不确定的新时代,来满足95后、00后、10后新的需求痛点。
谁能满足新生代孩子们的新需求,谁就能够占据世界竞争的制高点。想满足新生代孩子们的需求,只有中国的创新大脑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全世界的大脑。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百科链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过去有国际大三角分工格局,美国和欧洲的生产网络为世界提供市场、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中东和亚非拉为世界提供能源、资源,东亚为世界提供劳动力和制造。但是时代变了,新冠疫情以后,会出现全球需求东移,全球供给东移,全球创新东移,全球服务东移,全球资本金融、货币合作东移的新格局。
今年开局讲“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理念是讲创新要成为第一动力,协调要成为内生特点,绿色要成为普遍形态,开放要成为必由之路,共享要成为根本目的。
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句话,就是国家在新时代确定了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今后中国的发展不但靠自己的需求和消费,而且会给亚洲提供新订单,给世界提供新需求、新动力。
因此我预测,可能今后东亚再也不是为世界提供劳动力和制造了,而是为世界提供市场、订单、需求、动力,因此进口和过去40年不一样。过去40年出口最重要,未来进口最重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根本目的。
要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那么我们创造的蛋糕就不能更多地用于积累、投资、创造更大新蛋糕,而是要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新蛋糕。我经常在想,提高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提高老百姓消费占GDP的比例、提高老百姓对未来生活的满意程度是下一步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新发展格局的第二句话,就是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自己会讲三句话:深耕东亚、东南亚;深耕“一带一路”;深耕美欧第三方合作。
新发展格局的第三句话,就是要“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也就是中国如何发展来为世界创造机遇,创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创造一个更开放的世界经济。中国会给世界创造需求,创造供给。
创新格局东移,我们只要看一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它的一个重要判断:全球的创新格局东移是最新趋势。因为50%以上国际专利来自亚洲,越来越多的国际专利是用汉语、日语、韩语写的。
服务的东移,我们只要看一看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全球第一,其中78%的外资到中国来都是发展服务业。过去70%以上的外资到中国来是发展制造业。
当我们讲高质量发展,什么叫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用强大的生产性服务、研发服务、技术服务、设计服务、资讯服务、专业服务、人才服务,用一流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来提升传统的制造业,也就是我讲的数字赋能、服务赋能、绿色赋能。
东亚生产网络再也不是过去那种血汗工厂的生产网络,亚洲生产方式再也不是那种靠汗水驱动的生产方式,创新会成为主题词。
另一方面,我们要构建全球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国外的朋友就会问:你们的新发展格局是不是和世界主动脱钩的行为?国内的朋友就担心:我们会不会内卷化?对这些问题我的看法是不争论,看事实。看未来的中国市场开放是不是越来越大,看中国未来的制度开放是不是越来越大,看中国未来的创新开放是不是越来越大。
我们可以跟国际合作做指标体系、统计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来看事实是怎么变化。
我们去年签订了RCEP,东盟+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在过渡期结束以后我们90%的货物贸易零关税。中国和日本现在的零关税比例是8%,过渡期结束以后将达到90%。
去年领导人在APEC会议上宣布中国积极考虑加入CPTPP。CPTPP的零关税比例高达99.5%,其规则标准号称是当今世界最高的。那中国的态度是什么,我们要与世界最高标准的国际规则、管理和标准相衔接。
什么叫改革开放,这就是行动,这就是意愿。
领导人关于中美关系还讲了:合作是中美两个大国唯一正确的选择。我的看法是,两个大国战略的竞争不可避免,最坏的场景就是脱钩,不管是部分脱钩、选择性脱钩还是针对性脱钩。最好的场景就是斗而不破,不管什么问题,包括政治和意识形态都要相互尊重、斗而不破。
两个大国的战略竞争会是中华复兴最重大的机遇。
我们的企业家将习惯在两个大国竞争和冲突中间来成长。核心问题是三个:
1.谁能够吸引、培养和留住一流人才;
2. 谁能够培育一流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和试验研究,谁能够造就一批一流的大学、科研院所、共性技术平台,谁能够培育一批一流的企业;
3. 谁能够建立一流的现代金融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专业服务和高端服务体系。
这两个大国就像跑马拉松一样,我们就看5年、10年、30年,看着看着,在座的企业家就开始步入500强,开始步入创新,开始步入全球化的行列。
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0年是收官之年,2021年是开局之年。我们的企业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是我们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用一个指标——“研发强度”看中国,就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
中国有三个完全不同发展阶段的板块,创新驱动板块、投资驱动板块和资源驱动板块。
在创新驱动板块中有6个省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研发强度高于OECD的平均水平,高于“富国俱乐部”的平均水平。
我预测,未来10年广东累计创新经费投入将超过4万亿,长三角累计创新经费投入将超过8万亿,形成创新策源地。国家制订了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从1到10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10到N的科技成果转化。
在鼓励创新方面,“十四五”推出的政策比美国1980年推出的“拜杜法案”走得更远。而当年美国的“拜杜法案”在很短时间把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了10倍。
中国今年开局最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创新。如果讲风口,这是未来最大的风口。
国家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决心在“十四五”未来五年把基础研究的占比从6%提高到8%,我相信“十五五”将提高到10%,“十六五”将提高到12%,“十七五”将提高到14%,“十八五”将提高到16%,
中国会用20—25年把我们的大学、科研院所、创新驱动企业提高到世界主要国家的水平。这趟车你们怎么搭上,对企业是一个重大机遇。
另外,国家现在有一个新的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我自己对这个战略的期待是北部湾港口群、海南洋浦港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及湛江港口,并且通过中欧班列贯穿新亚欧大陆桥,形成中国大西南、大中南、大西北的开放天空,开放信息,开放陆海新通道。
我相信这个战略会改变中国西南、中南、西北地区,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推动区域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增长极。看一看西南机场群,成都、重庆、昆明三大机场群,今后它们的航空旅客吞吐量将超过2个亿人次,货运吞吐量将进入加速增长期。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对国内还是国际企业家而言,都是开辟充满了机遇的新天地。
另一个方面,浙江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过去40年我们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兼容,解决了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未来30年,我们将创造另一个世界奇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难度远大于过去四十年的世界级挑战。因此,企业家们不仅要挣钱,更要有社会责任。
粤港澳大湾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过去我一直有一个担心,即其成败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能不能缩小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的发展差距。
现在广东规划了5个都市圈,其中广州都市圈有广州、佛山、肇庆,3个富裕地区,还有云浮、清远、韶关,3个粤北生态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我们看到广东5大都市圈最富的地区和最穷的地区开始建立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开始制定指标体系、统计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始探索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今后的考核不只是你的效益能做得多好,更重要的是公平能做得多好。对我们的企业家来说,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原标题:张燕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会长期持续吗我相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