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财经网
您当前的位置:高峰财经网资讯正文

健身气功调息与养生通过行气达到养生的方法

文/张嘉倪来源:本站原创2017-08-31 01:47:17  查看次数:4708  

调息与养生的关系在我国的一些古文献中有明确阐述。如《庄子·刻意》中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通过玉佩铭文介绍了古人希望通过行气达到养生的方法。

《黄帝内经·灵枢》中也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的记载。通过调息达到养生的目的,可见于不同的称谓,如:吐纳养生,服气养生等。健身气功的调息突出一“调”字,通过其所特有的呼吸和肢体配合的方法达到养生的目的。

动息结合,以形导气,调畅气血

过历代养生家的努力,创造出调气、补气、行气、屏息、气诀法等众的练气方法。现代运动训练学对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总结出了一些科学规律。如,伸展肢体的动作,便于吸气;弯曲肢体的动作,便于呼气。健身气功呼吸特点同样遵循其动作规律。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通过外在的肢体运动来引导气血的运行是健身气功调息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之一。

四种健身气功在呼吸与运动的配合上有一些基本规律。做上升、开放或蓄劲动作时配合吸气;做下降、闭合或发劲动作时配合呼气;在保持抻拉或平衡的动作上采用屏息。

配合动作多采用调气、屏息、气诀法等基本方法。如:健身气功·易筋经中“九鬼拔马刀”势,展臂转体时吸气,松肩收臂时呼气,展肩扩胸时吸气,含胸合臂时呼气。

“三盘落地势”中,屈膝下蹲时,配合口吐“嗨”音,从而使体内真气在胸腹间相应地升、降,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由于每个人的动作幅度、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不尽相同,调息要因人而异,如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中“两手托天理三焦”一势时。

从双手腹交叉到上托之际,应以吸气主,双手在头上保持抻拉的时候采用屏息,由于一动作持续时间较长,过度吸气、憋气会让人产生头晕、胸闷等不舒服感觉,这一过程可以用两吸一呼完成,抻拉时正好是第二次吸 气结束,稍做屏息。

双手下落时,以呼气为主。健身气功调息的主观感觉应以舒适为度,整个呼与吸的过程与动作连贯一致,不因动作而憋气,也不因呼吸而停顿,二者配合无明显的痕迹,一气呵成。

动息结合,以形导气,调畅气血。从我国传统医学角度来看,气血的运行,保持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气为阳,是动力;血为阴,是物质基础。《本草纲目》卷五十二:“故日气者血之帅也。

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热则行,气寒则凝”。营血在经脉中之所以能不停地运行周流全身,有赖于“气”作为它的动力。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所以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说法。血液营养组织器官而产生机能活动,而机能的正常活动又推动了血液的运行。

气血的运行也体现了“阴阳互根”的道理。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呼吸与动作的相互配合,增加了呼吸肌和心肌的收缩力量,加上健身气功旋转屈伸、动其梢节的运动特点,促进了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长期习练对循环系统功能将产生良好的影响,进而达到调畅气血的作用。

细匀深长,吐故纳新,强壮脏腑

细匀深长的逆腹式呼吸与柔和缓慢的肢体动作相配合,是健身气功的特色之一。《胎息》说的“吐唯细细,纳唯绵绵”,便是这种呼吸的描述。细匀深长不是生硬的深呼吸,使气则竭,屏气则伤。要掌握呼吸的劲、量和时机。

“深”是指吸气感觉直达小腹(丹田),有别于自然呼吸法的吸气感觉只到胸部;“长”是指呼吸节律要放慢,一吸一呼间的时间尽量延长来配合动作的柔和缓慢和完整性;“匀”是指从吸气开始到呼气结束,气流在体内的入与出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尽量做到均匀一致。

以健身气功·六字诀为例,在六个字诀的呼吸吐纳中,采用鼻息口呼,鼻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胸腔慢慢扩张,而腹部随之微微内收,口呼气时,腹部微微松弛,通过口型与喉、舌、齿、牙、唇的特定变化,起到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整个呼吸过程是吐唯绵绵,纳维绵绵,有意无意,绵绵若存,吸气时不要吸得太满,呼气时不要呼得太尽,要留有余地,以免造成憋气现象,不能故意用力使腹部鼓胀或收缩。

健身气功的呼吸讲究顺其 自然,这里不是指听其自然或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即顺应功法特点和自身特点,需要在习练过程中仔细体会,逐步把握。

细匀深长,吐故纳新,强壮脏腑。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之为变容呼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呼吸肌的力量,降低了呼吸道解剖无效腔的相对比例,提高了肺活量,增强了肺泡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能使人体有效地吸入自然清气,呼出体内浊气,达到吐故纳新,改善全身气血运行,调节人体呼吸系统及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另一方面,细匀深长的逆腹式呼吸使膈肌的收缩和放松的范围增大,有助于对肝、胃、肠的按摩,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提高消化“动”是指动作,“息”是指呼吸。古人从龟息中得到启发,经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脏器间韧带和脏器平滑肌力量。

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改变亦能影响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主要是控制与协调内脏、血管、腺体等器官、组织的功能,细匀深长的逆腹式呼吸进而能够间接调节脏腑功能。提肛调裆,撮合谷道,改善机能。

“谷道”即肛门,古人将肛门称为“五谷残渣之泄道”。撮,就是有规律收缩肛门的动作。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提肛调裆、撮合谷道是指撮合肛门与逆腹式呼吸相结合,吸气时收腹、肛门上提,如忍大便状;呼气时松腹、松肛。

提肛呼吸与肢体动作相配合是四种健身气功又一调总特点。如健身气功·五禽戏的“猿提”中,伴随着两手上提至胸前,两肩上耸,脚跟提起的同时,收腹提肛深吸气:两肩下沉,两掌下落的同时,松腹松肛深呼气。提肛呼吸时,虽意在肛门的收缩,锻炼的是整个会阴部和盆底肌群。

健身气功·八段锦中“背后七颧百病消”一势中,两脚跟提起时,两腿并拢,在腿部肌群与盆底肌群的共同作用下,收腹提肛,脚跟下落时,轻震地面,伴随着细匀深长的逆腹式呼吸,同时松腹松肛。

再如,健身气功·易筋经中“倒拽九牛尾”~势,在重心后移,腰身扭转,团扁曲臂的同时,会很自然地微提肛门,随着重心前移,腰身转正,肛门放松。健身气功中的很多动作是多次重复的,在反复的提、松中起到了撮合谷道的作用。

提肛调裆,撮合谷道,改善机能。人体任、督二脉同始于两阴之间的会阴穴,任脉总督人体一身之阴脉,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作用;督脉总督人体一身之阳脉,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

提肛调裆,撮合谷道,起到刺激二脉起点一一会阴穴,增进任督二脉气血的运行,从而也增进了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

提肛调裆、撮合谷道与细匀深长的逆腹式呼吸相结合,提高了膈肌、腹肌、盆底、会阴等肌群的功能,并在这些肌群的相互作用下,有效地改善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机能。